• 首頁
  • > 留萌概要
  • > 歷史
  • 留萌概要
    歷史

     留萌管轄境內擁有多數遺跡分佈。諸如天鹽町的「川口遺跡」等,皆可讓人想像昔日天鹽川沿岸形成部落時,人們於河中捕獲逆流而上的鮭魚、於部落後方廣大深奧的森林中獵取蝦夷鹿與野兔,並採食山菜為生的情景。

     其他另有初山別村的「初山別遺跡」、羽幌町字築別的「知來別遺跡」、留萌市的「三泊遺跡」等處,據說西元1670年左右大和民族即在此定居,並在該地進行漁業與交易活動。


     講述留萌地區,不可不提當地的捕獲鯡魚歷史。當時大量鯡魚聚集湧向留萌沿岸,滋潤了沿岸居民的生活,多數鯡魚番屋(作業小屋)林立的「千石場所」進而遠近馳名。距今約150年以前,在現今的留萌形成鯡魚漁場以來約一世紀間,人們一直從事捕獲鯡漁活動,但為當地沿岸帶來一掘千金夢的鯡魚,竟於60年前銷聲匿跡。忠實地傳達昔日人們生活的「佐賀家番屋」作為北海道內唯一殘存建築物與船舶停靠處的作業小屋,已於西元1997年成為日本國家指定史跡;而於1886年建築於苫前町的中型規模作業場,擁有雄偉外觀的「岡田家鯡魚番屋」亦妥善保存至今。又道盡小平町捕獲鯡魚歷史,為昔日榮華最佳佐證的「舊花田家番屋」(國家指定重要文化遺產),建於1905年,為北海道現存最大規模的作業小屋建築。據說其全盛時期麾下共擁有18統(注),漁夫超過500人。(注:統=漁業用漁網的單位量詞。昔日有所謂「網元」之制度,擁有漁網者始成為經營者,雇用漁夫為其賣命。)

     上述代表鯡魚漁業黃金時期的珍貴建築皆入選為北海道遺產。而在鯡魚漁業喧聲沸騰的增毛,於西元1870年前後,本間家第一任當家亦以販賣雜貨、和服為基礎,隨著時代變遷,開始多方面著手經營海運與釀酒業。在鯡魚漁業活動衰退後,最北的釀酒廠與市街景緻仍不斷地向人們述說昔日風光。

    rumoi

     同樣作為熟知往昔的遺物,不可遺忘的即要屬昔日的羽幌線。西元1955年10月,背負國鐵羽幌線之名,作為連結留萌境內南北全長141公里的縱貫鐵路。當時厚重的火車滿載留萌地區生產之黑鑽(石炭)與黃鑽(鯡魚卵),在天北廣大無垠的原野上強力奔馳,羽幌線曾為北海道第三大鐵路線。其不僅為留萌地區出產優良石炭的羽幌石炭礦坑與築別礦坑等處的主要運輸管道,亦為當時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然而,當能源的主角換為石油,該鐵路的任務即告終焉。

     西元1987年3月,羽幌線正式廢止。順沿海岸的國道附近,仍有多數景點殘存有昔日軌道遺跡。

    RumoiStories Rumoi Stories
    Contents
    Contents